中国科学院 上海天文台 星系和宇宙学研究中心 陈力
姓    名: 陈力 性    别:
学科类别: 天体物理 单位代码: 114231
学    历: 职    称: 研究员
电    话: 021-34775324 传    真:
职    务: 星系和宇宙学研究中心 星团组课题组长
电子邮件: chenli@shao.ac.cn
通讯地址: 上海市南丹路80号
简    历: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星系和宇宙学研究中心星团组课题组长

学历和工作简历:
    1984年7月 南京大学天文系 天体物理专业毕业,理学士
    1989年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恒星天文专业 理学博士
    1989年-至今 上海天文台 天体物理研究室,2001年晋升研究员

兼职情况:
    1998年5月起 《上海天文台年刊》编委
    2005年起 《天文学进展》编委
    1998年 上海天文台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
    2000年 上海天文台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5年 上海市天文学会 副理事长
    2006年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天体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2年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天体测量专业委员会组织委员

国际学术交流和工作:
曾多次赴 德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新西兰、美国、韩国、丹麦等国家工作和学术交流。其中:
    1996年8月-1997年7月 德国波恩大学天文研究所(AIUB)访问进修
    2002年10-12月 加拿大多米尼天体物理天文台(DAO) 工作访问
    2003年12月-2004年3月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天文系 工作访问

获奖情况:
  “星团银河系结构和星系化学演化”项目获得上海市2007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

培养人才情况
    指导博士生 2 名: 陈 鼎,2004年毕业,留上海天文台工作;高新华,在读
    指导硕士生 3 名: 武振宇,2002年毕业(硕博连读),国家天文台工作;高建云:2005年毕业;俞锦程,在读

承担为天文台研究生授课工作:
    《高等天文学》 陈力,56 学时/年 (2002-2008)
    《实测天体物理》 陈力,56学时 (2002)
为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四年级开设选修课:
    《天文学基础》 陈力,36学时(2003,2006)

科普工作情况:
    兼任徐汇区青少年科技讲师团成员;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批拓展型课程教材《走进天文》副主编;
    历年来编写和参与编写《宇宙探奇》、《科学原来如此-天文卷》、《走进天文》等著作近20万字,为《科学画报》等刊物撰写天文科普文章约15万字;
    开展天文科普宣传,先后为社区和华东理工大学、交大、复旦、同济、上海水产大学、南汇中学、复兴中学、向明中学、南洋中学、上海小学、等举办天文讲座10余次。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星团、银河系结构与演化 

主要研究成果: 银河系疏散星团与球状星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
    疏散星团是一种具有共同起源的恒星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疏散星团在银河系(特别是银盘)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疏散星团成员星是研究盘族恒星系统结构和演化的良好样本;疏散星团的宽年龄谱和质量谱又对恒星系统动力学研究极为有利;研究疏散星团在银河系内的分布又能提供银盘整体的结构和演化、银盘的加热机制以及银河系是否曾经经历过一个恒星剧烈形成期等的信息。
    在银盘金属度的空间梯度和时间演化研究中,疏散星团金属度样本具有可观测距离远、年龄跨度大、测定较可靠的特点。我们收集整理出迄今数量最多的均匀疏散星团丰度样本。研究得出结论:银盘的[Fe/H]梯度随着时间演化,(连续地)由较陡而变得较为平坦,平均为-0.099±0.008 dex kpc-1.并与银盘化学演化的模型计算作了比较和讨论。
    球状星团是由大量恒星组成的球状致密恒星系统,它们的动力学演化是有关球状星团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般认为球状星团形成于星系形成的早期或星系并合的时期,伴随着激烈的物理过程。因此球状星团的形成与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研究星系形成演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近5年主要工作进展:
 1. 利用星团(结合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数据)研究银河系结构, 得出银盘金属丰度梯度及其随时间演化的规律,并证实了我们化学演化模型的预言。 论文03年底发表至今独立引用(SCI)达60篇,并有单篇引用达20余次。
 2. 利用国外的底片扫描仪对近100张星团的珍贵历史底片进行测量.已得到6个球状星团和5个疏散星团的高精度绝对自行、成  员判定与运动学性质。
 3. 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利用利用空间望远镜(HST)天体测量资料研究球状星团内部动力学, 使我们在HST的天体测量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利用HST的资料进行银河系星团和伴星系动力学研究打下基础。
 4. 配合LAMOST银河系观测计划的迫切要求,完整制定利用LAMOST进行银河系疏散星团巡天的观测计划 (LOCS)。– 预计将获得世界上最完备的疏散星团光谱样本,为银盘结构和演化模型提供观测约束。
 5. 在IAU Symposium No.248 (15-19 Oct.2007, Shanghai)上作特邀报告,总结介绍近年来银河系疏散星团领域的工作成果以及未来工作重点方向。
 6. 利用第一手观测资料,研究极年轻疏散星团内部质量分层效应,为星团形成过程中的质量分层理论模型提供有力证据。
 

获奖及荣誉:
“星团银河系结构和星系化学演化”项目获得上海市2007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
 
承担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类别

起止年份

本人任务

高精度天体测量学参数的测定及其动力学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999-2002

负责人

星系形成和演化

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

1999-2005

参加成员

银河系球状星团的动力学演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04-2006

负责人

依巴谷参考系的扩充和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4-2007

参加成员

利用HST观测资料进行球状星团动力学研究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

2005-2006

负责人

LAMOST与银河系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06-2008

参加成员

宇宙大尺度结构和星系形成与演化

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

2007-2011

参加成员

利用LAMOST的银河系疏散星团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08-2010

负责人

星系化学演化-从高红移吸收体星系到近邻盘状星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9-2012 主要成员
代表论著:
主要论文目录:
(1). 用场星作彗星底片定标的一种方法 《科学通报》, Vol.30, No.5
(2). PDS在照相天体测量中的应用技术 《上海天文台年刊》, No.11, p.67 (1990)
(3). 疏散星团NGC2286的照相测光与赫罗图研究 《天体物理学报》, Vol.11, p.336
(4). 移动星团视差和毕星团距离的测定 《天文学进展》, Vol.9, p.221 (1991)
(5). 上海天文台1.56米望远镜若干性能的观测测试 《上海台年刊》, No.12, p.31 (1991)
(6). PDS在照相天体测量中的应用技术 II. 《上海台年刊》, No.13, p.62 (1992)
(7).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the mean parallax and the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moving clusters 《A&A》, Vol.287, p.68 (1994)
(8). DA型与非DA型白矮星的目视表面亮度与半径的关系 《上海天文台年刊》, No.16, p.143 (1995)
(9). High-precision study of proper Motions and membership of 924 Star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Praesepe 《A&AS》, Vol.113, p.419 (1995)
(10). 昴星团天体测量标准区441颗星的高精度位置与自行研究 《天文学报》, Vol.37, p.68 (1996)
(11). 昴星团平均视差和运动学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 《天文学报》 , Vol.38, No.2, p.113 (1997)
(12). Detecting Substructure in Stellar Clusters 《ASP Conference Series》, Vol. 138, p.289 (1998)
(13).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the mean parallax and the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the Pleiades 《ASP Conference Series》, Vol. 167, p.259 (1999)
(14). 银河系中球状星团次系的结构和银河系的早期演化 《天文学进展》, Vol. 18, No. 1, p.75,(2000)
(15). Kinemtics and CMD of the globular cluster NGC4147 《A&AS》, Vol. 142, p.373-387 (2000)
(16). A Proper Motion Study of the globular cluster M10 《A&AS》, Vol. 145, p.223 (2000)
(17). 移动星团视差研究方法的改进 《天文学进展》,vol.19, No.4, p492 (2001)
(18).A Space Motion Study of Globular Cluster M13, IAU Symposium Series, Vol.207 (2001)
(19).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per Motions and Membership of the Globular Cluster M3 and of Its Orbit in the Galaxy 《CJAA》, vol.2, No.3, p.216 (2002)
(20). Abundance gradient from open cluster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Galactic disk evolution 《CJAA》, vol.2, No.1, p.17 (2002)
(21). An orbital motion study of globular cluster NGC6205 《Science in China》, vol.45, No.1, p.129 (2002)
(22). 球状星团M3天区534颗恒星对绝对自行测定 《上海天文台年刊》, No.23, 61 (2002)
(23). The Galactic Orbit of the Globular Cluster M3 《ASP Conference Series》, Vol. 296, p.155 (2003)
(24). On Galacticmetallicity distribution from open clusters AJ, 125, 1397 (2003)
(25). 疏散星团运动学资料汇集与若干统计分析 《上海天文台年刊》, 24,60 (2003)
(26). 疏散星团金属丰度样本和银盘技术丰度梯度 《上海天文台年刊》,25,74 (2004)
(27). 近10年我国天体测量的发展 《天文学进展》,22,115 (2004)
(28). 2MASS的科学意义和成果概览 《天文学进展》,22,1,275 (2004)
(29). HST WFPC2天体测量和测光方法最新进展 《天文学进展》,22,3,209 (2004)
(30). 银盘恒星运动学和化学丰度与银河系结构 《天文技术与研究》, 1,16 (2004)
(31). M31的观测和研究进展 《天文学进展》,22,2,163 (2004)
(32). Dynamics of the Globular Cluster NGC 6656 with WFPC2 《Chin. Phys. Lett》, 21,8,1673 (2004)
(33). On the Galactic metallicity distribution from open clusters IAU Symp217,2004,194 (2004)
(34). 球状星团M79的自行测定和轨道运动 《天文学报》,46,2, 207 (2005)
(35). Open clusters and Galactic metallicity distribution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The 3-D Universe with GAIA", ESA SP-5,76, p.159 (2005)
(36). The proper motion and orbital motion of the Galactic Globular cluster M79 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9, p.386 (2005)
(37). Star Formation and Chemical Evolution of M31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The 3-D Universe with GAIA", ESA SP-5,76, p.687 (2005)
(38). Hipparcos后的昴星团距离 天文学进展,23,4,p.293(2005)
(39). 关于LAMOST天体测量标准天区选择的建议 天文学进展, 23,2,p.190 (2005)
(40). Kinematics of the Open Cluster System in the Milky Way Galaxy ChJAA, 6,287 (2006)
(41). 年轻疏散星团NGC2244的成员概率与空间运动 上海天文台年刊 No.27, p.54, (2006)
(42). 按运动学方法确定疏散星团M11的距离 上海天文台年刊 No.27, p.47, (2006)
(43). 疏散星团NGC6530的成员研究和空间运动 天文学报 Vol.47, No.1, p.9, (2006)
(44). Membership and Segregation Effects in the Young Open Cluster NGC 6530 ChJAA,6,435 (2006)
(45). 第二代天体测量卫星及后依巴谷地面天体测量的进展 天文学进展,Vol.24, No.2, p.100, (2006)
(46). Velocity Distance of the Open Cluster M11 ChJAA,7,572 (2007)
(47). MASS SEGREGATION IN VERY YOUNG OPEN CLUSTERS: A CASE STUDY OF NGC 2244 AND NGC 6530 AJ, 134,1368 (2007)
(48). 天文底片保存和我国天文底片数字化的建议 天文学进展,vol.25, No.1, p.1, (2007)
(49). Mass segregation effects in very young open clusters, IAU Symposium No.248, p. 481-483(2008)
(50). Open clusters: their kinematics and metellicities, Invited talk, IAU Symposium No.248, p.433-439(2008)
(51). Galactic Open Clusters and the LOCS Project, The Eighth Pacific Rim Conference on Stellar Astrophysics, p.343 (2009)
(52). Open clusters and the radial abundance gradient of Galactic disc, IAU Symposium No.254, p.15 (2009)
 
社会任职:  
兼任徐汇区青少年科技讲师团成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地址:上海市南丹路80号 邮编: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