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on this page requires a newer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

Get Adobe Flash player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早新闻》电台音频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名为叶叔华的小行星,它是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天文台女台长叶叔华的名字所命名的。在她的主持下,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综合世界时系统及现在的北京时间;在她的推动下,上海建成了一座65米口径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在嫦娥3号的测轨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着眼于天外 用以于海内 

今年,天上那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叶叔华星”20年了。今年,叶叔华88岁了。

  每天上午9时,她仍必到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天文大厦“上班”。最近有一日,在3楼不大的会议厅里,叶叔华又来到天文爱好者身边,加入“我和院士有个约”活动,主讲射电天文望远镜。

 

》叶叔华:“胆太大”的天文学家 

有没有人觉得自己“胆子太大”?叶叔华就是一个。87岁的她回忆过去:文革刚结束,就尝试做高难度的射电干涉,由此改变了我国天文发展的格局;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创了天文地球动力学,并主导了一项国际合作计划,把中国天文的影响拓展到了世界。

尽管已到耄耋之年,可叶叔华“大胆”依旧:十几年前,她就支持要在南极建望远镜;探月工程开始后,她积极支持建月基天文台。虽然她说自己已是“强弩之末”,不能指望自己再做什么,可她坚持:创新的机会中国一定不能错过。


 

 

》从天空到地壳,永远追赶最前沿

在中国,大家习惯叫她“叶先生”;在国际科学界,人们尊称她为“Madame Ye”;在浩渺的宇宙,小行星3241号被命名为“叶叔华星”。 

1964年,叶叔华带领的课题组,让我国世界时测时精度跃居世界第二;1993年初叶叔华提出建设“65米全波段射电望远镜”,2012年综合性能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建成,不仅圆满完成嫦娥三号测轨任务,而且成为国际VLBI网的“主将”之一;1996年,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国际计划(APSG)在上海启动,中央局总部设在上海天文台,首届主席——叶叔华。


 

》冲破玻璃天花板的天文学家叶叔华

在我们头顶浩淼的宇宙中,有一颗名为“叶叔华星”的小行星,这是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第3241号小行星,1994年经国际天文家联合会批准,将它授予了我国在天文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叶叔华。她不仅涉足了以男性为主体的天文研究领域,更是中国天文史上惟一的一位女天文台长。

她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然而在跨入该研究领域之前,天文学并不是她的最爱。她和许多文艺女青年一样钟情于文学、古典音乐,最后秉承父意改考了数学,这也促使了叶叔华对天文学发生兴趣。


 

》守望星空的天文女传奇

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天文台女台长;她是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的奠基者,同时也是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开拓者;1988年,她当选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1994年,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她,就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叶叔华院士。

从青涩质朴的少女到年过耄耋的老者,这位在上海天文台被尊称为“叶先生”的老人,用她的智慧与勤奋书写自己的“追星故事”。驰骋浩瀚宇宙数十载,这位个性倔强不服输的“天文女传奇”仍然壮心未已。


 

》叶叔华:被尊称为“先生”的传奇女性 

女性,被大家称为“先生”,是一种尊称。在宇宙中3241号一颗小行星,是用她的名字命名的。这就是传奇的叶叔华。

坐在记者对面,87岁的叶叔华说:“在科学研究这座高山险峰上,我能望到好风景,却爬不动了。不要指望我们还能做什么伟大的事情,该让年轻人来探索。”叶叔华现在还会参加一些重要会议,但其余精力放在科普活动上


 

》87岁院士叶叔华,一颗星星以她命名

“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是一份很珍贵的贡献。”
  ——叶叔华的座右铭

叶叔华院士的办公室位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9楼。推门而入,发现书柜和办公桌上摆满了书,茶几上放着不常见的月球仪,墙壁上挂着跟天文有关的画和一幅书法:“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是一份很珍贵的贡献。”叶叔华日前告诉早报记者,这是她的座右铭。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珍贵的贡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主持建立和发展中国的综合世界时系统,1965年该系统被作为国家标准。

九十年代她推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合作,共同承担“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国家攀登项目,受聘为首席科学家,历时十年得出我国地壳运动第一个定量图象。

她发起成立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国际合作计划,任该计划主席。她参与倡导将VLBI技术应用于我国空间探测,并于2007年成功应用于“嫦娥一号”探月工程中。


 

》叶叔华院士:“做好本职工作这辈子没白活”

据《青年报》报道,“回想起来,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叶叔华与记者们说起天文科普的心愿,说起“油漆工”的经历,聊起女性的职业天花板,还打趣地说“我很老土,还穿着十几年前的衣服”,最后感谢记者听完她的唠叨……在外人看来璀璨的职业生涯,在她平常的讲述里,不徐不疾地铺展。

“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

  叶叔华院士的办公室里有一幅书法作品,是位年轻的小辈赠送给她的。这幅字画这样写道:“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